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卷同步单元测试卷

  • A+
所属分类:单元测试示范卷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卷同步单元测试卷,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卷同步单元测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卷同步单元测试卷

1、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答案

2、金太阳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二

3、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第七套2023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京口月夕书怀

宋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初醒,突出作者的感受——凉。

B.颔联写初醒时所想,表明作者感到“凉”的深层原因。

C.颈联写所见,描写的都是作者俯瞰到的远近景象。

D.尾联写所忆,是作者对自己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

2诗人运用□□□□的手法来写“凉”:用山风、秋夜、江气写□□之凉;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之凉。

3“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两句披露了作者怎样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题答案

【答案】

1C

2虚实结合 天气 心境

3披露了作者事事皆不如意,长期漂泊的遭遇。抒发了诗人长期飘泊在外,年老旅居他乡的孤独悲凉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C项“描写的都是作者俯瞰到的远近景象”分析错误,本诗中颈联是作者所见,上句写平视,由于在夜晚,因而远城的方向只有一片“江气”;下句写仰望,因为天空云遮雾罩,所以树梢头唯存一点“月痕”。

故选C。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根据所掌握的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做出正确的答案。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抑扬、对比。本诗首联和颔联是实写天气之凉,尾联是虚写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中的山风、秋夜、江气写天气之凉;而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之凉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诗颔联是初醒时所想:“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之艰苦——这是全诗中最为明确地披露了作者心迹的两句,于此诗人非常成功地运用了含而不露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旅居他乡的孤独悲凉之情。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抑扬、对比。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卷同步单元测试卷

1.B 【解析】从材料中的劳动场景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原始农业收割场景,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并不是在渔猎,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是男性还是女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分工,排除D项。

7.C 【解析】“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结构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经济的调整,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生产力的变化,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 答案QQ群
  •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QQ群
  • weinxin
  • 答案QQ群
  •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QQ群
  • weinxin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