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五【21·JD·语文-QG】

  • A+
所属分类:高考模拟金典卷

2021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五,查看2021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的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五【21·JD·语文-QG】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五【21·JD·语文-Q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出作用。中华礼乐的定构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建立了分封、宗庙和同姓不婚三大制度,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各种社公人生礼仅陆续建立,形成了包括朝我、祭祀等的礼乐规则,使得礼乐制度覆盖了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将孔子所谓“先鬼而后礼”“尊而不亲了的般商都把礼仪,改造为周代“理礼尚施”
“近人而忠焉”的礼乐制度。
西周所形成的乐受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当然要学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而言,则是先有了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所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而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植根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

  • 答案QQ群
  •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QQ群
  • weinxin
  • 答案QQ群
  •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QQ群
  • weinxin
avatar